2月21日,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太阳集团官网教授郑皆连在第一教学楼以《超大跨拱桥及创新》为题,为该学院2020级全体本科生讲授名师“开学第一课”,阐述拱桥的发展与核心技术创新,发挥名师引领作用,将科教和思政融入课堂,厚植家国情怀,激励责任担当,增强学生课程学习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推进《运筹学》课程建设,提高教育教学成效。
郑皆连结合自己执著50多年的拱桥建设人生,紧扣模型、计算、优化等《运筹学》运用,围绕拱桥发展概况、钢管混凝土拱桥、劲性骨架混凝土拱桥三个方面,通过对拱桥方案、结构、施工、经济效益等要素的解读,阐述了中国拱桥的创新科技贡献和对世界拱桥的引领作用。
他以跨径101.1米的世界第一座钢管混凝土拱桥——前苏联沃洛达尔斯基桥,我国跨径550米的上海卢浦大桥、跨径552米的重庆朝天门大桥、跨径560米(主跨径575米)的广西平南三桥等曾经的拱桥世界之最为例,介绍了拱桥科技创新发展进程,并用钢管混凝土拱桥和劲性骨架混凝土拱桥两种现代拱桥的相关案例介绍了拱桥的创新技术特点。他指出,钢管混凝土拱桥源于前苏联,施工方法是在预制场将钢管分段灌注混凝土,在满堂支架上拼装成拱,未发挥结构和施工优势,丧失了经济优势和市场优势。中国工程师首创的无支架施工、管内混凝土连续顶压、混凝土膨胀收缩可控等技术充分发挥了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工程优势,使其数量和跨径获得快速增长,充分展示了中国创造和中国创新。其中建成于2020年的“世界第一拱”平南三桥开创了在鹅卵石地层建设特大跨径拱桥的先例,在国内首次把“圆形地连墙+卵石层注浆加固”方案成功应用到拱桥建设之中等创新技术就是一个成功典范。
郑皆连介绍了劲性骨架混凝土拱桥代表性工程跨径390米的前南斯拉夫KRK桥,我国跨径312米的广西邕宁邕江大桥、跨径416米的云桂高铁南盘江特大桥、跨径445米沪昆高铁北盘江大桥等大桥的科技创新情况。他以自己主持在建的劲性骨架混凝土拱桥广西天峨龙滩特大桥——跨径600米的新的一座世界最大跨径拱桥为例,阐述了我国研发的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代替型钢减少一半用钢量,控制拱圈外包混凝土施工瞬时应力、降低永存应力等科技的创新成就。他指出,建造中的天峨龙滩特大桥,使混凝土拱桥跨径超过世界纪录155米,在拱肋截面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拱肋配筋、施工技术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平南三桥和天峨龙滩特大桥的建设推动了钢管混凝土拱桥和劲性骨架混凝土拱桥的技术进步,对以川藏铁路为代表的山区铁路、公路拱桥建设具有重大支撑作用。
郑皆连认为,数学是一种工具,自己建造桥梁的每一次成功,都与数学知识有关,诸如需要建立数学模型、算法、优化、决策等。所以建造桥梁就相当于数学+力学+规范,体现了数学文化中的精确、严谨。他勉励同学们要增强担当意识,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和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树立远大理想,勇于创新,持之以恒,不断进步。要注重细节,严谨求实,精益求精,夯实专业实践能力,成就学业,干成事业。
在互动环节,郑皆连细致回答了师生们的问题。课后大家纷纷表示,很受启发,倍受激励。该学院运筹学课程建设团队负责人刘芳说,我认真聆听了郑院士的课,除了深刻感受到数学在拱桥建设中的重要应用,更让我敬佩的还有郑院士一生做一件事的坚守、成为国际拱桥领域领跑者的巨大成就。上官安琪同学说,学习完郑院士的讲授,深刻认识到运筹学作为推动工业发展的强劲动力,也明白了青年一代要有大胆探索、小心求证的进取精神,希望未来我也能够像郑院士一样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社会生产生活之中,用数学改变世界。杨汇婷同学说,第一次见到郑院士,熟悉的四川乡土话让我感到十分亲切,郑院士是一位纯粹的实干家,是真正在解决实际问题的人,尤其是听他说到平南大桥,我感触颇多,而作为来自河池的孩子,天峨县也是我常去的地方,我十分理解在这样的贫瘠之地修建一座难度系数如此之高的拱桥是多么困难,而这样的拱桥对一个贫困县的意义又是多么巨大!我今后定会以郑院士为榜样,努力夯实专业知识,将来为家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运筹学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涵盖工程、通信、医疗、物流以及金融类。我校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在运筹学领域的教学和科研成果显著,《运筹学》课程2008年成为区级精品课程,2022年获得区级重点教改项目。
据悉,当日立项建设的学校一流课程《运筹学》课程正式进入建设阶段,郑皆连教授开启相关《运筹学》课程名师第一课。该学院党委书记黄建荣主持“第一课”,教务处、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相关负责人、该课程负责人等聆听讲授。